主题词:水运

安徽水运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机

2008-08-15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十一五”期间,安徽水运迎来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几代交通人发展水运的梦想将要实现。截至目前,安徽全省营运船舶近3万艘,总运力达1419万吨,跃居全国前列。

 

今年,一系列水运工程的启动和政策、规划的出台彰显出安徽发展水运的迫切愿望和雄心壮志。

 

1月,在2008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安徽提出了实施芜湖—马鞍山组合港战略和跨江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各市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进度,全面提升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

 

5月中旬,安徽水运“一号工程”——芜申运河安徽段青弋江航道整治工程接受了预可行性报告评估。工程建成后,安徽沿江及长江中上游省份船只,经芜申运河直下长三角,将缩短航程100公里以上。66日,淮南港、铜陵港、池州港三个重要港口总体规划获安徽省政府批复。

 

“十一五”期间,安徽重要航道、主要港口、专用船舶等建设将进一步提速。长江、淮河、合裕线、芜申运河、沙颍河“两干三支”水运主通道和涡河、浍河、兆河—西河、青弋江、新安江五条区域性重要航道,将搭建起安徽航道主骨架。长江干流港口、合肥港集装箱码头、蚌埠新港二期等一批港口和船闸的兴建和完善,将使安徽水运基础设施“脱胎换骨”。

 

2010年,全省将改善航道里程550公里,使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超过1400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3.3亿吨,其中长江沿岸港口2.9亿吨,初步建成长江水系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预计总投资120亿元。安徽船舶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载重吨,基本实现淮河、长江主要干支流船舶标准化。

 

同时,水运建设将与公路、铁路和航空建设协调、配套,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水平。安徽省通过发挥沿江区位和岸线资源优势,更有力地托起一条现代化沿江产业带。通过芜申运河,船舶可以从长江直接进入太湖,带动沿线经济腾飞。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地区,借助八百里皖江(长江安徽段)率先崛起。依托淮河输煤大通道,两淮一蚌(淮南、淮北、蚌埠)城市群也将快速成长。

 

安徽一省兼有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加之河汊密布,湖泊众多,水运发展得先天之利。“十五”期间,安徽水运发展迅猛,港口吞吐量2003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1.13亿吨;之后一年一个台阶,到2007年达2.4亿吨。

 

八百里皖江,横贯东西,经过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六市,港口总吞吐能力2亿吨,居中部沿江四省第一。皖江水运,成为安徽水运的最大亮点。

 

马鞍山港,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040万吨,同比增长69%;金属矿石进口997万吨,同比增长70%。与港口吞吐量一同增长的,是安徽国企龙头马钢的经营业绩,上半年,马钢销售收入超过2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

 

海螺水泥厂通过皖江运输的水泥,一年超过3500万吨。目前,这家企业的自建码头遍及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等市,蓬勃发展的皖江水运,让企业在沿江的扩张“如虎添翼”。

 

马钢、海螺水泥、铜陵有色、安庆石化等销售超百亿元的沿江企业发展壮大,日趋发达的皖江水运功不可没。目前,皖江形成了以芜湖裕溪口为主的煤炭、以安庆石化为主的油品、以海螺为主的水泥、以马钢和铜陵有色为主的金属矿石、以芜湖朱家桥为主的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格局。长江“黄金水道”成为沿江产业腾飞的摇篮、安徽东向发展的跳板。

 

与此同时,淮河水系也成为皖煤东运的第一通道。除了皖江干线外,以合裕航线、芜太运河、滁河、涡河、浍河等主要河流为基础的安徽航道网,上抵云贵川豫,下达东南沿海,全省222条航道(线),正成为外向经济交流的一条条水上高速“传送带”。

 

安徽制造业的崛起、煤炭等资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大进大出,水路是最好的运输方式。一江春水向东流,条条江河正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天然通道。同时,汽车、冶金、石化、水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已成为安徽沿江支柱产业。运量大、成本低的水路运输,与这些沿江经济亮点正好匹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