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

姚景源: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破12万亿

2009-02-06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国家统计局在上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0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在经济增速减缓、各种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情况下,10万亿元是如何实现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详细分析了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几大因素。

  (一) 新增因素加快了零售总额的增长

  一是扩内需、促消费的力度加大,有效减缓了需求的下滑。二是国家多项增收减负、促进消费的政策累积效应充分显现。近几年,国家一方面加大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加薪、减税、增加补贴补助、提高社保标准、减轻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创近5年的新高,为消费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三是抗冰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因素助推零售额的扩张。2008年我国遭受了两次巨大自然灾害,由此引起的大规模、大范围、长时间的救灾和重建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量捐献,增加了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加之成功举办奥运会,成为零售额扩张的新增因素。

  (二) 消费升级和农村市场潜力的释放,推动了零售额的快速增长。

  一是居民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消费水平将得到一定提升。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2490美元,已开始步入消费的加速转型期,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并行,消费升级将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二是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从农村市场看,有一半以上(约7.2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农村人口的大部分能达到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农民进城打工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三) 区域发展差距扩张了消费空间。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大,决定了消费差距也相应较大。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显现出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如江西、河南、湖北、陕西、广西等地,经济发展较快,消费规模扩大。东部地区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59.1%降低到2008年的57.1%,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由24.1%和16.8%提高到25.5%和17.4%。

  (四) 社会集团消费对市场的助推力不断加大。

  从购买对象看,消费市场主要由居民个人和社会集团组成。近几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加快了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添置和更新了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不少单位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加大了对装修、装潢等建材商品的需求。这些因素造成了社会集团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扩大,对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据一些大中城市反映,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在17%左右,据此测算约拉动零售总额年增长3.7个百分点。

  (五) 商品性消费具有一定刚性。

  近几年服务消费增长慢决定了居民消费中商品实物消费仍占较大比重。据统计,2003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0.3%,比商品性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速低0.6个百分点。2002年—2006年,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从27.4%上升至28.1%。但从2007年开始,比重快速下降至26.7%,甚至低于2002年的水平。城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偏低,比重降低,表明居民对实物消费的刚性增强,商品性需求比重仍居主导地位。

  姚景源又指出,高物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零售额名义增幅。2008年下半年,尽管物价快速回落、呈下行趋势,但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5.9%)仍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物价高位运行直接助推了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2008年由于商品零售价格上涨,拉升社会消费品总额6.8个百分点。

  他表示,2009年从总体上看,支撑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将进一步细化和明朗。预计今年上半年零售额增速将趋于回落,全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但将明显低于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2万亿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