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外资 零售

外资零售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加速布点

2009-03-31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今年仅1月份,沃尔玛在中国就开出了18家店铺,接近其去年全年的开店总数。”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透露。

  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为代表的海外超市在食品零售市场的开店数量正在进一步释放。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连锁百强报告显示:2008年,百强企业中的19家海外品牌企业店铺数量增长了13.1%,达到4613家,其中销售规模排名前三名的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超市的店铺增幅超过或接近20%。

  而本土超市的开店速度则有所放缓,剔除特殊因素,门店总数增长10.6%,是10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海外超市加快布点

  海外超市的开店数量在短期内增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商务部开店审批权的下放。

  2008年9月12日,商务部下发文件,今后外资零售门店的审批权将下放到省一级商务部门。这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对项目大举放行:大部分海外零售品牌项目都能够给地方带来政绩和税收。

  今年以来,沃尔玛在江西九江、湖北荆州、山西的阳泉等城市已经陆续开出店铺。“这些店铺大多都是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被沃尔玛相中并签下了。但之前,商务部在各方的舆论之下,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开店审批控制的比较严。”戴德梁行华北区董事张家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去年以来,整体下降的商业地产价格也是这些海外零售商加大开店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卖场通常能够给整个商业地产项目带来更多人流,因此商业地产商通常都会以低廉的租金来迎接这些世界著名零售商。另外,大多以主力店形式出现的大卖场租金一直都比较低廉,这与大卖场的利润薄,承受能力低也有关。”王永平说。

  而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使得不少外资零售商从以往单纯的租赁物业到开始购买物业。如乐天玛特与万客隆的合资公司,就开始购买物业,而TESCO也成立了自己的地产公司,通过租赁和购买物业的方式同步进行。

  “对于处于经济萧条期的欧美零售商,亚洲也许是其最后一块投资宝地,而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也是最为稳定的,这一切都成为其在中国加速布点的因素。”张家鹏表示。

  “随着一些海外零售商在国内一些区域的规模效益逐渐体现,相应的物流、运营成本也在降低,这些都刺激着海外零售商继续高速布点。”王永平说。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透露,很多海外零售商正在四下找店。如乐天玛特将在威海开出不止一家店铺,而大润发最近也在和深国投合作,计划在临汾开出一家新店。另外,TESCO也将在青岛买下一家商业地产项目。2004年才进入中国的TESCO,4年内就已经在中国的20多个城市布局65家超级大卖场。而遭遇全球业绩下滑的家乐福,其中国区副总裁、华南区总裁贝多拉也曾对媒体表示,2009年将在华南开出5~9家新店。

  三线城市成为新目标

  据记者了解,海外零售商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二三线城市中,早在二三年前,在沃尔玛的扩张战略中,三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布点就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1月份沃尔玛的新开店统计,在云南曲靖、贵州六盘水、山西阳泉、湖北荆州、山东淄博、四川德阳等地开出的沃尔玛店铺都是位于三线城市;来自TESCO的数据则显示,今年新开的7家店中,辽宁的铁岭、抚顺,江浙的温岭、台州、山东的潍坊,有5家店也都位于三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的租金更低,是促进海外零售商抢先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租金差别也很大,如北京大卖场租金能超过2元/平方米/天,加大了零售商开店的压力。而在三四线城市通常0.5~0.6元/平方米/天。而且,随着许多三线城市经济水平快速增长,其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开始满足这些零售商的要求。”

  王永平说,随着一二线城市大量零售品牌的进驻,商圈竞争的加剧也促使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搁置部分项目。而大城市的商业地产商也开始认识到,经营生活必需品的大卖场对吸引有消费力的客流贡献有限,不再迷信海外品牌。这都促使海外品牌零售商加速开发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本土零售商谨慎扩张

  相对于加大力度的海外零售商,本土零售企业则表现的比较谨慎。

  据连锁协会的统计数据,2008年本土超市的发展,剔除特殊因素,门店总数增长10.6%,是10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其中,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其新开门店有所放缓。

  “2008年,国内零售商的店铺数量增加明显低于销售额的增长。而且,从去年10月开始,多数零售企业都感受到宏观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销售业绩有所下降。”裴亮表示,部分百强企业今年1~2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趋缓,预示着行业普遍担心的情势已开始显现。裴亮介绍,连锁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消费信心不足、开支紧缩、CPI下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以及部分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等。

  另外,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8年的5年时间里,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增幅呈下降趋势。

  “2009年,中国连锁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持续的打折销售将给部分零售商的生存和盈利空间形成更大的压力。”裴亮说。

  “宏观形势的变化对于居民的一些非生活必需品购买力有一定影响。而一些小型超市的资金链也受到影响。此时,更多的零售企业选择了稳健、慎重的发展策略。”大商集团副总裁毛平告诉记者,此时,防守策略更为重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