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国美 零售

国美陈晓:一年半完成战略转型

2009-06-25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去年11月黄光裕接受调查之后,以董事长兼总裁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美”)核心高管团队对内安抚员工人心,对外挽回合作伙伴的信心,同时还要四处洽谈融资事宜以缓解国美的财务压力。

  6月22日,国美公告融资32.36亿港元一事,使外界投资者顿时吃了一颗“定心丸”。23日复牌之后,国美股价当天暴涨70%,昨日则收于1.95港元。

  国美的艰难时刻

  “国美确实有一定的资金需求,此次的融资规模能够改善公司负债率和财务基础,也是公司经营的需要。”陈晓表示,去年“十一”之后,国美就看到家电零售市场的快速下滑,当时国美就有了融资的想法,不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当时找到投资者是比较困难的。

  去年11月份黄光裕被调查事件发生后,随着合作银行、保险公司、供应商对国美的不信任,国美在资本市场的前景不被外界认可。当时,花旗银行甚至将国美股票评级为“高风险”,建议投资者减持,并将国美股票目标价定在0.6港元/股。“当时国美根本没有融资的窗口,在资本市场上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国美。”陈晓表示。

  今年一季度,国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8.01亿元和3.2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121.76亿元和5.13亿元相比双双大跌。业绩的下滑让国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融资需求也显得愈发迫切。

  此外,国美于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可转债将于明年5月18日到期,面临赎回的压力,让国美在财务上更加捉襟见肘。

  黄光裕仍是最大股东

  今年一季度末,资本市场开始回暖,国美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逐渐恢复正常,抱着开放心态的国美接触了所有著名的投资基金,希望通过股权上的重组来融到所需资金。

  据陈晓透露,在国美与投资基金接触时,有关方面表达了两个意见:一、如果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控制国美,则证明开放多年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倒退;二、不希望看到外资企业成为国美的控股股东。国美则遵循这两点,只寻找财务投资者,而不是产业投资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认为,国美是中国零售业的一个标志性企业,而零售消费行业又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所以,政府对国美股权的重组是非常重视的,自然不希望让外资企业控股国美。

  步入二季度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对国美有投资意向的基金越来越多,国美则提出了融资30亿元左右规模的方案。

  陈晓表示,之所以需要30亿元的融资规模,是考虑了多个方面的情况,包括目前国美与供应商、银行之间的关系,盈利状况以及未来1~2年的资本开支,尤其是明年5月份到期的46亿元可转债压力。国美从审慎的财务角度考虑,应该有一个充裕的资金储备。

  由于这个融资方案的大原则是“不能由外资控股”,事实上国美不可能融得更多的资金。不过陈晓强调,“30亿元对于国美是够用了”。

  此次融资之后,如将新的可转换债券全部转为公司股份,贝恩资本在国美的股份相当于12.8%或增发后的9.8%。如果所有股东不参与增发,贝恩投资的持股比例理论上限为23.5%。而黄光裕家族至今仍持有国美36%的股份,即使不参与增发,仍将持有至少29%的股份,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与供应商平等对话

  多年来国美的高速发展,不断地充斥着与供应商的各种纠纷话题,如进场费、促销费、门店装修费、广告费等。

  “多年来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不少潜规则都是国美创造的,所以国美整个管理团队需要自我反省、自我调整。”陈晓坦率地承认,之前国美与供应商合作时,更多地考虑国美自身利益,很少关注供应商的利益。现在国美意识到,如果国美不能够为供应商创造价值,供应商凭什么支持国美?

  黄光裕被调查后,国美放低姿态,开始与供应商平等对话,减少“合同外费用”的收取,力争“和谐共赢”。

  “如果从今年年初开始转型算起,未来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争取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战略转型。”陈晓说。已经拥有1300多家门店的国美,不再将"跑马圈地狂开门店"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大力进行调整,关闭部分门店,提升经营效率,进行精细化战略转型。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