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 超市 卖场 零售业

广州百货腹背受敌

2009-06-25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国零售市场风起云涌,群雄纷争,随着各种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超市、大卖场的兴起,百货业开始遭遇狠狠的阻击。

    据统计,1992年到1997年间,全国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由98家迅速扩大到上千家;现在,曾经辉煌的百货业在超市、会员店、专业店等新兴零售业态的“围攻”下,从占零售总额的80%以上的“惟我独尊”滑落到苦守40%-50%市场份额的尴尬境地。而连锁超市却在迅猛崛起,据统计,2000年,全国零售百强企业中,连锁业态企业不到25家,而2001年则达到了33家,到了2002年,全国零售百强企业基本都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百货和超市正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

    随着超市、大卖场的兴起,广州百货业正遭遇着狠狠的狙击。以家电流通为例,在2002年前,广州家电流通的主渠道是百货业,外地厂家必须做百货才能完成销售,而且那时广州市场的超市业也刚刚起步,对百货业根本没有威胁,除了好又多外,百佳、万佳等超市的门店都很少,广州百货业一支独秀。而近几年,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家电专业店的兴起并逐渐成为家电流通的主导,此外还受到好又多、百安居等大卖场和超市渠道的冲击,百货业的家电销售量上不去了,只能走时尚化、形象化的路线,家电的经营也局限在小型电器的经营上。

    有人评论,百货业处于尴尬境地有两种原因:一是,其他零售业态的进攻,如超级市场、城市便利店、专卖(业)店、仓储式商场,甚至网络销售;二是百货商店自己“不思进取”:几十年如一日的店内设计、单一老套的进货渠道、落后的管理方式、人浮于事的机构设置。这些使得百货业在应对新的消费形势和消费需要时反应迟钝、步履维艰。

    尽管本土超市业已经给百货业带来了市场份额上的直接冲击,但更危险的信号还在后面———那就是如何面临伺机而至的国外零售巨头的冲击。据原国家经贸委贸对全国27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的调查,在目前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3%。业内人士分析,外资零售业最感兴趣的正是各种零售业态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最受欢迎的业态。对我国百货业而言,外商的这种“进入”战略可能带来控制性的、致命的危险:一是其占据大卖场的主导地位,大卖场有宽广的杀伤力———对超市也对百货。二是,百货业无疑将是国际零售巨头“垂涎”的下一个战略目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