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

外贸企业受益“集外效应”

2009-07-08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经历过上半年跟着大集转战北京东部、西部和南部的外贸企业反映,外贸大集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目前的库存问题,关键在于外贸企业在集市之外还得到了团购订单,并进入国内市场,初步建立了国内销售网络。

  消费热度回归理性

  “居民对外贸商品趋之若鹜的现象已经减退,但是这应该是外贸企业面对的真正的国内市场。”出口箱包的阿莱克斯公司总经理张建国介绍,3月份首次在金源新燕莎MALL参加外贸大集日均销售额可达3.5万元,但资和信外贸大集日均销售额大概在1万元左右。

    感觉到外贸大集热度减退的并非阿莱克斯一家。生产酸奶机的北京日创电器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大集期间的消费已开始疲软。不过,该公司上半年在外贸大集上实现的零售额已达220多万元,首期外贸大集上的销售额甚至达到150多万元。

  由于资和信外贸大集刚刚结束,市商务委对本次外贸大集的成交额还没有完整的统计数字,但上半年前3场外贸大集上,100多家外贸企业共卖了2500多万元。

  外贸企业受益“集外效应”

  虽然目前居民在大集上的冲动消费开始回归理性,但外贸企业通过外贸大集获得的“集外效应”却真正帮助外贸企业进入了国内市场。

  “公司团购销售额远远超过大集上的零售额。”张建国表示,外贸大集帮公司在国内市场建立了一定知名度,外贸大集以外接到的团购订单一直不断。日创电器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参加外贸大集后,公司生产的酸奶机不仅进入了物美、蓝岛等京内零售市场,江浙等外地代理商也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外贸大集让京内消费者首次购买到了只有在国外才可以买到的“国货”。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外贸大集更帮助只做国外订单生意的出口企业提供了尝试内销的平台。外贸企业曾经望而生畏的渠道费、账期等内贸潜规则,在双方相互让步中找到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式。比如,部分商场对畅销的外贸产品降低了进店费,日创等企业也在人员配备上增加了促销员。

  大集举办地也沾光

  首期外贸大集亮相金源新燕莎MALL后,金源新燕莎MALL的客流曾一度达到两小时5万人次。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首期外贸大集的两个举办地都沾光不少:金源新燕莎MALL3月份销售环比增加21%,蓝色港湾在大集期间销售环比增长40%左右,资和信商场的客流增加了40%左右。

  7月9日外贸大集将开进通州,这是外贸大集举办以来首次进入京郊。开业仅一年的通州贵友大厦,也希望借助外贸大集的辐射效应提升自身知名度和人气。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