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功能性饮料 陷低潮

【华夏时报】销量骤降 功能性饮料遇冷陷低潮

2009-06-13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02年,红牛在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份额为70%,销售额8亿元,每年销售增长的平均速度在30%—40%,到了2008年,红牛已占据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65%的市场份额,在国内销售额已达45亿元,占全球销售量的11%。

  红牛并没有沾到牛年的光。日前的可卡因事件虽然在国内是虚惊一场,但红牛终究没有逃过金融危机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红牛的销量出现了一定下滑。而作为红牛销售主战场的华南地区,更有经销商的销量同比下降五成之多,红牛公关部相关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红牛销量在沿海地区下降,并影响到现金流。
  
  红牛经销商:销量同比下滑五成
  
  渴了累了,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继续喝红牛。5月,有媒体报道称,“目前高端饮料行业经营不那么景气,红牛销量萎缩了六成以上”。
  
  本报记者对一些红牛经销商进行了采访,深圳一饮料批发商李先生告诉记者:“红牛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是淡季,自家销量同比下降了四或五成。”
  
  本月初,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法务公关部部长张磊对媒体坦言,目前在一些沿海城市的销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资金流也受到一些影响。
  
  2002年,红牛在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份额为70%,销售额8亿元,每年销售增长的平均速度在30%—40%,到了2008年,红牛已占据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65%的市场份额,在国内销售额已达45亿元,占全球销售量的11%。
  
  今年以来,功能性饮料市场增速再度放缓。中投顾问研究中心监测到,红牛饮料销售量有所下滑。据了解,红牛约5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广东,据中投顾问提供的2008年华南市场功能性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显示,在能量型饮料中,红牛的市占率为76.2%之多。
  
  而在全国其他地区的销售比较分散,北京等一级城市销售量比重较大。
  
  在西南市场,记者从四川绵阳一红牛经销商处了解到,该地区红牛销量基数较小,有了显著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在他看来,广东地区销量下滑可能也有市场饱和的因素,在其他地区红牛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红牛销售比重较大的北京地区,红牛的一级经销商北京悦吉洋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销售量有所下滑,但其拒绝透露具体数据。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公斤,而世界人均消费量每年为7公斤。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功能性饮料低潮徘徊
  
  功能性饮料是舶来品,在2003年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直至2003年非典时期,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饮料出现了消费井喷的态势。
  
  据公开资料,2004年,脉动以7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而“劲跑”、“激活”的市场份额也在3亿元左右。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曾表示,随着上市品种不断增加,销售迅速增长,2004年功能性饮料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15亿元猛增至30亿元。
  
  “功能性饮料市场增速放缓,目前处于一个低潮期。”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3-2004年,功能性饮料市场产销量的增速在35%左右,而2005-2007年,增速明显放缓,只有20%,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刺激下,运动型饮料大卖,带动功能性饮料整体增速接近30%。
  
  “红牛处于一个调整期。”陈晨认为,软饮料市场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茶饮料、功能性饮料以及其他,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仅占到5%。其他软饮料种类对市场的快速占领也挤压了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
  
  “功能性饮料经过此前的洗牌,几大巨头已经形成,别的企业想进入已经没什么机会,市场态势比较稳定。”东方艾格分析师陈静认为,功能性饮料属于子行业里面的小类,发展速度很慢。高端功能性饮料,毛利相对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同时,对于遵守严格的生产工艺的企业来说,配方要求使得该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经济困顿对功能性饮料市场带来的影响,几时能消,还无法知晓。而功能性饮料这个舶来品如何在国内落地生根,值得期待。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90613,30003754&columnid=947(华夏时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