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光伏产业 投资 狂潮

【中国经济周刊】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产能过剩存隐忧

2009-07-20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炙手可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河南的光伏产业近期动作之频繁,几乎令人眼花缭乱。

  6月27日一天之内,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年产4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举行投产仪式、河南欧美亚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100MW太阳能单晶硅及切片生产线投产剪彩仪式举行、林州中升半导体硅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点火投产?此间,“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亦花落河南安阳。

  光伏产业“井喷式”增长的故事不仅仅在河南上演。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炙手可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拥硅为王”

  “光伏产业在很多人眼里,现在是‘朝阳产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事实上,河南不少地方对该产业亦是青眼有加。此前,河南安阳提出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谷,预计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年产值将达1500亿元。而早在今年1月9日,河南洛阳高新区已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硅材料光伏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洛阳高新区已有近10家硅材料及光伏产业企业,在建和规划的项目约12个。根据规划,2010年该区将形成9000吨多晶硅、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硅片、1500MW的太阳能电池以及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河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预计2010年该区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更多地区、更多企业,正在加入到这场光伏领域的“跑马圈地”中来。

  6月24日,国电电力(600795)发布公告,该公司拟斥资25.3亿元在内蒙古合资建设总产能规模为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这是继其去年10月在宁夏成立总产能5000吨多晶硅的项目公司之后,再次抢滩光伏盛宴。

  “自去年底以来,除了国电电力之外,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等巨头纷纷在光伏领域跑马圈地,加大在光伏产业的投资力度。”杨郑生表示,借力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光伏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在建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加剧,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硅材料价格亦随之疯涨,从2003年的每公斤30美元一路飙升至每公斤35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每公斤500美元,业内一时有“拥硅为王”之说。

  多地企业“一窝蜂式地上马”多晶硅项目,正是缘自此番背景。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多晶硅价格一泻千里。至2009年4月,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至80美元/公斤。

  “不少企业一哄而上的发展,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产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世纪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霍兆亮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产能过剩的隐忧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已遭“重创”。

  一位长期研究光伏产业的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内在建或是准备动工的多晶硅项目,如果能按期完工而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高达14万吨。但是根据预测,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

  “不少地方政府十分热衷多晶硅项目,甚至将多晶硅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盲目上马,一味扩大项目规模,搞重复建设。”霍兆亮坦陈其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而且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国内光伏产业与市场极度脱节”问题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光伏发电速度发展缓慢,相关的配套技术尚不成熟,发电成本相对偏高,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据悉,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300兆瓦,国内装机容量仅约50兆瓦,尚不足3%,剩余97%以上出口国外。

  除了市场尚未成形,我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亦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国际上对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原材料多晶硅实行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国内很多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产能低、供需矛盾突出、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耗能高,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研发制造能力差等问题。”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

  此外,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上网电价如何定”亦未能解决。定价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今年6月,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敦煌10MW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示范招标项目,中广核能源联合体以每度电1.09元的价格中标,比原先业内讨论的2元?4元已有突破,但专家认为,1.09元的这个价格仍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不能作为国内未来光伏电站的标杆价。

  “光伏产业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硅产业目前缺乏全国统一规划,面临一个失控的局面,没有哪个部门对其进行规划和约束。很多大规模上马的项目,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都估计不足。”霍兆亮坦言,这种盲目发展,“已为资源浪费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政策扶植将成培育市场的主要动力

  不过,光伏产业的美景也并非遥不可及。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行业进入了低谷期,但是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化石燃料储量减少、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光伏产业的未来也并非绝路。”张保盈表示,目前,发展新能源正肩负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期许。

  “积极的信号”已经闯进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

  与此同时,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细则也在不断出台:继今年3月财政部推出相关补贴政策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日前也发出通知,国家将拨款22亿元人民币用于2008年下半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对于目前‘暂时受挫’的光伏产业而言,更像一支强心剂。”杨郑生表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光伏补贴政策推出后都对本国市场起到了极大作用。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尚高,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将举步维艰。此番情形之下,政策扶植将成为培育光伏产业市场的主要动力。

  “欧美的确是靠大量的政府补贴才使光伏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即将启动的国内市场来说,如何尽快地降低成本,完善‘上网电价’问题,对国内的光伏产业大规模启动至关重要。”张保盈表示。

  一个被业界视为“抱团取暧”的举措是,今年4月底,英利集团、无锡尚德等13家光伏企业巨头,联手在河南洛阳举行光伏产业年会,并发布“洛阳宣言”:至2012年实现1元/千瓦时的发电目标,并冀望通过呼吁,获得光伏发电强制上网的“准生证”。

  或许,在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之下,光伏产业的春天并不遥远。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720/00186500087.shtml(中国经济周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