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蒙牛 中粮 闪婚

【中国产经新闻】蒙牛和中粮闪婚的台前幕后

2009-07-23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之前蒙牛高调宣称,未来数年之内将建造20个到30个大型农场,“这需要几十亿投资。虽然根据国家6月底的最新规定,蒙牛不需要大量兴建自己的奶源,但蒙牛如果食言,对蒙牛品牌将是相当不利的。”东方艾格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蒙牛——差的就是钱

  对此收购大案,业内人士普遍猜测,蒙牛也差钱。

  三聚氰胺和特仑苏OMP事件对蒙牛的影响不可小觑。财报显示,蒙牛2008年净亏损9.486亿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蒙牛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为17.287亿元,而2007年同期仅为2.632亿元。在蒙牛的银行贷款中,有12.087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另外5.2亿元的偿还日期为一年以上。此外,蒙牛在今年一季度仅广告费用就超过了5亿。

  最要命的还不在这。之前蒙牛擅长“先打市场,再建工厂”的经营方式,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种经营方式显然已经行不通了,而加强奶源建设则需要大笔投入。

  之前蒙牛高调宣称,未来数年之内将建造20个到30个大型农场,“这需要几十亿投资。虽然根据国家6月底的最新规定,蒙牛不需要大量兴建自己的奶源,但蒙牛如果食言,对蒙牛品牌将是相当不利的。”东方艾格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蒙牛负责人一再强调,蒙牛不差钱。牛根生在中粮入股蒙牛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去年底的报表,蒙牛的现金储备12亿左右,过一段时间有中报,至少在32亿以上,这是和中粮合作之前,现金储备已经多了很多。”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数字是很容易列出来的。这个钱到底是不是蒙牛自己的就很关键了,它不缺钱是假的,因为在之前这段时间,已经有三四笔钱进入蒙牛的账号。数字和账面上反应不缺钱,但事实上它真正缺的就是钱。”

  公开消息显示,2008年4月8日,蒙牛在香港公布了2007年年报,蒙牛成为中国首个年度营收超过200亿的乳业企业。

  “要做200多亿的生意,从业内来说,顶多5到6个周期,即每次的滚动资金须达到30亿—40亿,这就表明,蒙牛从运作上必须这么多资金。”王丁棉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今年,乳业还处于低潮,还需要加强广告,促销打折,巩固经销商网络,加强奶站建设等,之前蒙牛资金缺口20亿—30亿的估计已经是保守的了。

  更有业内专家认为,这笔交易之所以能够最终完成,背后存在政府因素。王丁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应该是国家出手,通过中粮来救蒙牛,实际上是种“官商合作”,不然双方之间不可能这样操作。“中粮成为大股东而不做董事长,不具体参与经营管理,三年之内不准转股等,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司法。宁高宁凭什么保证国有资产三年之内放在蒙牛是百分百安全的?不流失的?不亏本的?”

  市场份额遐想

  作为国内乳品界的领军企业,蒙牛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并曾创下“蒙牛速度”的传奇。“蒙牛希望做强做大,一下子衰退或停滞不前的话,对牛根生来说无法忍受。”陈连芳说。

  陈连芳表示,在之前的乳品市场环境下,蒙牛找了很多机会,增长能力达到了行业一个顶峰。但是下一步怎么做,特别是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等措施后,“他需要去适应,特别需要一个能给他带来外部利益的因素。当地政府可以从政府层面给蒙牛帮助,但它还是希望能从商业角度寻找一个搭档。所以与中粮一拍即合。”

  更具体的原因,按照牛根生的说法是,中粮是中国食品(5,0.05,1.01%)行业的老大,合作有利于蒙牛正在构建的食品安全体系;从战略资源来看,整合之后更有利于蒙牛全球化;而从产业链看,能够加快蒙牛从原料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过程。

  有业内分析师指出,蒙牛的竞争对手充分利用机会,趁蒙牛受挫之机抢夺蒙牛的市场份额。鉴于新品开发周期长、风险大,蒙牛不太可能“押宝”新产品开发。很显然,蒙牛可以使用中粮在国内的渠道资源扩大其市场份额。

  而海外渠道方面,陈连芳说,中粮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在全球营销网络上还可以。对蒙牛来说,其出口非常有限,主要出口地是香港,海外营销网络非常不健全。此次交易完成后,蒙牛可充分利用中粮海外营销网络,“如果能根据海外市场开发多种产品,对蒙牛来说肯定是好事。”

  此外,防止被恶意收购,亦被认为是此次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牛根生表示,蒙牛股权比较分散,境内股权持股低于25%就有被恶意收购的可能。“每年的八九月又到了股东卖股的时候了,登记的数字确实超过了警戒线,如果过低就可能被恶意收购。”蒙牛只好选择一家能够长期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不进行买卖股,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中粮——打造全产业链

  打造全产业链

  其实,对于收购蒙牛,中粮自有其如意算盘。

  按中粮董事长宁高宁的说法,作为国内粮油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集团致力于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入股蒙牛是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食品品牌,实现价值链前移并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早在今年年初,宁高宁便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食品巨头”的构想。这种全产业链模式要控制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食品销售等环节。

  中粮集团在完善粮食、酒类、养殖等产业链之后,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巨大的乳产业进入其视野,并不太令业界人士意外。事实上,早在2000年前后,中粮集团就已经在关注乳业板块,前期也做了相当多的调查,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并购对象,并没有真正出手。

  “乳业经过三聚氰胺之后,虽然说现在处于一个恢复期,但中粮如果想趁机推出一个新的品牌进军乳业话,压力和困难也非常大。毕竟这几个巨头已经形成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收购,达到健全产业链的目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分析师陈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蒙牛一直以较高的销售收入占据乳制品行业第一的宝座。自2008年10月探底6港元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蒙牛股价已经上涨到20港元左右。

  至于此次交易,很明显,中粮对蒙牛经营并不准备过多干涉,“我认为中粮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最终蒙牛还是会插上‘中粮系’这样一个标签。目前收购如果动作过大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对稳定人心、稳定市场都不利。毕竟在蒙牛,‘牛根生’色彩相当浓厚。牛根生也不会把自己一手缔造的企业拱手让人。”陈晨说。

  厚朴投资在此次收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据了解,厚朴投资是一家2007年组建的、国内较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其投资人包括淡马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有消息称,厚朴投资之前便看好蒙牛,不过当时蒙牛正处于上升期,牛根生拒绝了厚朴投资伸出的橄榄枝。

  “如果中粮一家收购蒙牛,占据的股权太多,对蒙牛以后的话语权也是一个挑战。”按照陈晨的意思,厚朴投资在此次收购中扮演了一个伏笔的角色,亦为蒙牛将来回购股份提供了可能性。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722/21596515799.shtml(中国产经新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