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调整结构 走低碳 发展之路

【中国能源报】调整结构走低碳发展之路

2009-12-17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工信部电子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近期该司与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光伏产业做了联合调查。这意味着有可能会发布外界传言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和《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7日闭幕。这次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调结构: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的第二点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史晨昱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调经济结构不仅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延误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化改革之路,使中国重新走上投资拉动的旧有增长模式。危机前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和矛盾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剧。与上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八”这一短期任务相比,这次提出的“节能环保”、“抑制产能过剩”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之策。

  史晨昱还强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第三点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重要。明年春节左右相关部门将会出台新兴产业规划,来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会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种由旧换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调结构: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调结构”还只是短期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战略。等到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高层才会进一步规划宏观调控中长期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里提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有可能是政府一厢情愿。因为产业结构调整须从低到高,而我国市场自发消费意愿并不十分强烈,人们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发展新兴产业,中国经济发展最后还要落到传统产业上。中国的传统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10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将会基本维持现状。因为‘调结构’不是一年、两年就可调整好的,需要更长时间。不过,明年经济调整力度会加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在回答《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依然是依靠投资驱动,政府投资会相对减少,市场资金会相对增加。

  调结构:多部门共同摸清产能过剩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中第四点提到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对于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的看,现在过剩不代表将来过剩。”史晨昱这样对本报记者说,一些企业自己在喊过剩,自己做这个市场,希望新人别进来。哪些行业过剩,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摸清楚,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样?未来需求如何?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抑制过剩产能方面,目前多个政府部门已经着手准备。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2月8日要求银监会系统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人民银行已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央行本次摸底调查意味着未来有可能出台针对这些行业的信贷准入门槛。

  工信部电子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近期该司与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光伏产业做了联合调查。这意味着有可能会发布外界传言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和《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12月3日表示,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号失灵,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国家发改委正同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2005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范围会有所不同,主要还是从结构调整方面进行考虑。对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政策上会有倾斜,从宏观政策方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以引导。

  对于能源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国家对于能源领域几个子行业的未来发展,持大力支持的态度。所谓的“过剩”,只是市场层面的一种误解和过分渲染,相信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多晶硅等领域的行业准入标准会给这一问题下一个定论。

  姜谦表示,之所以会有“过剩”言论的传出,说明这些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大量资金涌入、规划产能过多、成本高昂导致的竞争力低下等等,直接反映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异常倾向”。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就是利用“有形的手”来对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进行抑制和纠正。从政府政策调控的目标来看,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除了投资者进入要慎重之外,地方政府也应杜绝“头脑发热”现象再次发生。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p5w.net/news/gncj/200912/t2730659.htm(中国能源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