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IT企业 跟风 玩起 新能源 将不会 制造 泡沫

【北京商报】IT企业跟风玩起新能源 将不会制造泡沫

2009-12-17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与上述两家公司相比,英特尔“胃口”更大。英特尔不仅在不久前一举投资5家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初创企业,总投资额约1000万美元,还成立了新的子集团——能源系统集团。

  这些天,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正在哥本哈根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与各国政要关注“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不同,全球产业界更为关心的是,各国的减排计划将给新能源带来多大的商机,这其中包括芯片“教父”张汝京。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这个新能源的引爆点,将推动更多的资金流向新能源,荡起新能源产业阵阵涟漪。而“张汝京们”的迅速介入,将使新能源产业更加多元化,未来传统能源版图或许会因为IT角色的涌入而发生改变。

  不老的新能源“心”

  自上个月初突然宣布辞去中芯国际总裁与CEO后,张汝京一直行事低调,从不谈及未来发展方向,引发了业界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IT巨人“何去何从”的猜测。

  终于,上周张汝京在辞职后首度面对媒体并表示,节能环保早在他心中萌生创业蓝图。在离开中芯国际之后,他希望在未来的时间,可以回台湾与友人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再次创业。

  其实,作为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一直都在为中芯国际暗中布局新能源业务。早在2006年,得益于半导体晶圆制造与多晶硅重叠,中芯国际便已进军太阳能产业。2008年,这一业务曾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可观的6000万美元的收入。

  如今,离开中芯的张汝京依然没有放弃他的“新能源梦”,虽然已过60周岁,但这位老人打算二次创业,真正开创他的新能源王国。他似乎各种新能源项目都想尝试,“水循环再利用、太阳能及LED等,都是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的热门产业。LED大家都在做,并不表示新进入者没有机会了。现在大家都觉得LED省电但没有省到钱,因为使用成本还是偏高。”张汝京强调。

  旧对手新“战场”狭路相逢

  张汝京并不寂寞,巧合的是,就在张汝京表明将尝试“新能源”几天后,他的老对手“台积电”公司宣布,以62亿元取得了台湾最大太阳能电池厂茂迪的两成股权,成为茂迪最大单一股东,“台积电”也正式宣布跨足太阳能领域。未来张汝京与台积电不可避免将再次成为对手。

  英特尔、IBM、谷歌国际IT企业巨头也纷纷通过创投基金开拓新市场,期待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

  全球搜索霸主谷歌日前表示,该公司计划直接投资新能源项目,以扩大清洁技术投资。此外谷歌表示正在考虑投资一些新能源项目;IBM把新能源的触角伸到了中国。日前,该公司与中国新能源新锐企业新奥签署了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新奥实施的智能能源产业合作入手,推动IBM智慧城市战略在中国的实施。

  与上述两家公司相比,英特尔“胃口”更大。英特尔不仅在不久前一举投资5家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初创企业,总投资额约1000万美元,还成立了新的子集团——能源系统集团。

  除了IT行业的龙头企业对新能源情有独钟,在行业内日益失去优势的IT企业也希望通过早日布局新能源扭转发展颓势,电信设备商诺基亚西门子就是这么一家企业。严重的经济衰退迫使全球电信运营商大幅削减资本支出、搁置网络升级计划,诺基亚西门子的收入急剧下滑。无奈之下,该公司也把目光投向新能源,希望抓住新能源这根“救命稻草”,该公司的计划是将其电信领域的产品组合和服务应用新能源开发之中。

  对此,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T企业进入新能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单纯的投资,比如看好某个刚成立的新能源企业,这些企业正需要资金支持,IT企业单纯以资金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另一种方式就是参与研发与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等。IT企业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哪种方式进行合作。”

  “包括IT在内的许多行业热衷于投资新能源,主要还是看到了新能源投资的前景。”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分析说:“新能源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且涉及的品类和运营的广泛,给了投资者更多机会。”

  “硅谷”早于中国企业率先转型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火热及前景广阔,国际IT技术的代表美国硅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悄悄向新能源产业转型。

  外资IT巨头在新能源开发这一块领先中国IT企业,以谷歌为例,该公司大约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慷慨解囊,为新能源研究投入巨资,并提出新能源战略。目前谷歌涉足的新能源项目非常多,包括风电、太阳能、地热等。可以说,以谷歌为代表的美国IT企业把其他国家的科技企业远远抛在了后面。在国内,只有联想曾表示将向新能源投资百亿。

  姜谦分析,在新能源方面,造成国内IT企业投资落后于人的原因主要有:国内IT企业的反应速度不及国际巨头,国外IT企业早在金融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看到新能源的前景;国内IT企业普遍处于成长期,还没有足够的余钱涉足其他领域,经济实力不及国际IT巨头。

  “但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IT企业进入了新能源领域。”史利民表示,“IT科技等高端产业对未来产业的敏感度比较强,能提前‘嗅’到新能源所酝酿的巨大商机和潜能,在综合各项因素后,有实力的IT企业加入新能源竞争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史利民认为,由于拥有更好的创新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技术能力,IT企业的加入,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他特别指出,IT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强强结合,也能迸出“火花”,发挥各自优势。

  “拥有技术是IT企业,特别是美国硅谷IT企业最大的优势。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新能源是各国和各企业都想得到的,但与传统能源获取不一样,新能源更需要科技技术,特别是IT技术的支持,这个时候,IT技术顺理成章介入新能源领域,并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姜谦强调。

  IT企业不会制造泡沫

  能源专家武建东曾把“IT产业的深度革命”和“能源革命”比做是一对孪生兄弟。由此可见,IT技术的应用是新能源的核心问题之一。提供技术升级只是IT技术能为新能源带来改变的一小部分,新能源目前最希望IT技术能为其降低成本、从而对新能源进行普及。

  今年以来,新能源在全球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国被冠以“投资热”,不过,这种“投资热”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能源部分产能出现过剩苗头的担心。那么,IT企业花巨资进入新能源领域是否也存有风险,注定要经过泡沫洗礼呢?

  美国“IT革命”后实体经济后继乏力,造成了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不得不又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沫,那就是自去年起的金融危机。如今,各国政府把新能源看成是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点,似乎正在吹大新能源这个泡沫。

  姜谦分析说,新能源的投资在过去几年中的确有“过热”现象,是在中国比较明显,这也是国家即将出台引导多晶硅以及风电等发展意见的原因。“不过,目前业界及市场所说的‘过热’指的是设备投资的‘过热’,而且并未到过剩阶段。我个人认为,像谷歌、IBM、英特尔这种IT企业投资新能源,研发新能源技术,不会有风险,因为技术投资永远不会有泡沫。”

  姜谦表示,IT等多元力量介入新能源,短时间给旧有的能源市场格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投资者虽然已经看到了新能源美好的预期,但不可否认新能源都是一些难开发、价格贵的产业,要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并不是短期能实现的”。

  “要让这种冲击快速上升到一定层面,彻底改变国际能源市场格局,起码还需要5至10年时间。”姜谦最后强调。

  原文发布地址:http://tech.sina.com.cn/it/2009-12-17/02433684613.shtml(北京商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