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快递业 重组

【中国经济时报】快递业重组进行时

2010-06-10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年来,快递业已经越来越吸引资本的眼光。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购物市场,更为快递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5月10日,海航集团与天天快递签订最终协议,收购后者60%的股份,至此,海航进军快递业的步伐正式开启。这也是国内快递业近期发生的第二起“涉外婚姻”。此前的3月29日,陈平的星辰急便刚刚接过了阿里巴巴请求入股的“橄榄枝”。这是一场让人稍感意外的“牵手”,因为阿里巴巴及旗下淘宝网,曾多次传出与国内快递企业协商并购的消息,其中包括与之合作较为紧密的“四通一达”,可最后却选择了成立时间仅仅一年的星辰急便。与此同时,复星集团洽购申通快递部分股份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据称双方的谈判正在进行中,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尚未确定。

   

     观察这三起快递业与业外的联姻,阿里巴巴或许有补齐配送短板的需求,海航集团也早有打造“大物流”产业链的野心,而以医药、房地产、钢铁及零售等为主导产业的复星集团也有意愿入股一家民营快递,则值得揣摩。


    近年来,快递业已经越来越吸引资本的眼光。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购物市场,更为快递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带动的包裹量超过5亿件,占快递业全年业务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2009年,国内最大的C2C交易平台——淘宝网一家产生的包裹量就达到10亿件,与其合作密切的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其六成以上的业务量均来自网购交易。


    然而,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快递业却面临大的市场震荡,其起因与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邮政法》密切相关。该法对快递公司资金规模设定了较高标准:从事同城快递业务注册资本必须在50万元以上,异地快递服务在100万元以上,国际业务在200万元以上。


    但有估算称目前全国共有快递企业1万多家,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达到100万元的民营快递公司却不超过20家。


    更让民营快递们惊心的是,作为新《邮政法》的配套文件,《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草案》拟将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100克以下的业务作为信件递寄业务,划归邮政企业专营。


    作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主导者,民营快递拥有同城快递80%以上和城际快递50%以上的份额。其中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100克以下的同城、异地快递一直都是其业务主体。


    快递市场一直潜伏的矛盾在政策的挤压,以及人工、运输等成本猛涨的背景下突然暴发。先是去年底江浙沪五大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天天在快递市场“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二难选择中选择了后者,在三天内先后宣布涨价,涨幅最高达到40%,申通甚至还一度暂停了与淘宝网的合作,然而此次涨价很快以快递企业的告败而偃旗息鼓;接着是2010年1月,以最原始的超低价策略攻城略地快速扩张的民营快递企业DDS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倒闭。民营快递行业“门槛低——低价竞争——低成本扩张——资金难以持续”的行业困局暴露无遗。


    处于混战时代的快递市场,洗牌迫在眉睫。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称,面对国内快递业服务质量差、核心竞争力低的局面,运用并购手段将是推动快递业整合重组的主要途径。


    此外,目前快递业中像大型民营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等业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在中小城市网络较为薄弱。随着一线城市竞争加剧及中小城市快递需求增长,向中小城市扩张成为其必然选择。而中小城市快递市场目前主要被当地小型快递企业占据,这些小型企业在本地市场通常具有较广泛的配送网络,但资本实力有限,在行业政策影响调整下面临出局危险。因此,大型民营快递企业收购小型快递企业,不仅可以完善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的网络体系,也将使小型快递企业获得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


    上述研究人士预计全国或将有50%的同城快递企业和20%的区域性快递企业被兼并重组或转型。


    然而从目前看,快递业内兼并重组最缺的仍是资金。有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健全网络、扩大规模,一个快递网点要配齐人员、车辆、办公场所和用品,最少投资在8万—10万元,一个新的快递企业投资将达到30亿—50亿元。如此大的资金压力,对目前的民营快递企业来说,难以承重。而民营企业的草根出身与“轻资产”的特点,使其往往很难从银行贷到款。dds就是这样倒在了攻城略地的征程之中。


    而在天天快递与海航的联姻中,相关人士透露,资金的缺乏,是天天快递选择重组的最大原因,而这也是目前一些大型民营快递企业进一步扩张的共同障碍。


    一块肥美但自身却处于饥饿状态的市场蛋糕,必然吸引嗅觉敏锐的资本,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前不曾留意的快递领域。


    这也让人联想起在2004年快递业掀起的第一轮并购热潮,当时的收购主角是美国联邦快递、UPS、德国DHL、荷兰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结果TNT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中国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华宇物流,并将其整合成主营公路快运业务的天地华宇;联邦快递斥资4.3亿美元,收购其与大田集团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公司50%股权以及大田集团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DHL在华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收购了上海全一快递,并接盘了中外运下属专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100%股权。四巨头中唯一未有大动作的只有UPS。


    不过这一轮的快递业并购没有了外资的身影,其原因有人士分析,一是外资巨头们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对民营快递的兴趣明显减弱,其二,国内快递何时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仍然不明朗。于是,本轮快递业的并购大戏,由海航、阿里巴巴、复星等内资企业唱起了主角。而对此轮投资热潮,有快递业内人士用“雷声大雨点小”来概括。意指尽管相互接触的企业众多,但真正达成协议的很少,投资商尽管广为造势,但真正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


    也许,这些业外资本都有各自的打算,但对快递业来说,吸引到资金,能继续生存下去是首要的。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68968&cid=21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