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甲醇 成品油市场

【中国能源报】甲醇挤占成品油市场说法不实

2010-08-25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成品油出口增速受甲醇挤压说法没有根据,甲醇汽油的发展远远没达到挤压成品油的市场程度。

   “成品油出口增速受甲醇挤压说法没有根据,甲醇汽油的发展远远没达到挤压成品油的市场程度。”8月19日,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降连葆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降连葆是针对有的媒体称“成品油出口额上半年增速最快,疑受甲醇挤占市场”这一说法接受记者采访的。

  降连葆认为,虽然今年甲醇汽油市场活跃,但是由于《M15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尚未正式颁布,目前甲醇汽油消费市场的发展远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而对成品油市场空间的挤压十分有限。

  油品供应增长超过需求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披露了一组上半年石化行业进出口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2199.58亿美元。出口金额增速最快的则是成品油,增速高达101.7%。有业内人士认为,成品油大量出口的一大诱因,很可能是受到甲醇或甲醇汽油的挤占。

  但有业内专家和分析师认为,在国内成品油消费疲软、产量过剩的背景下,“甲醇挤压成品油市场,出口额上半年增速”这一说法不实。

  卓创资讯分析师齐玉芹对记者表示,通过对2009年与2010年汽柴油出口对比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增长非常明显,其中汽油同比增长67.83%,柴油同比增长21.98%。为何出口增长如此强劲?主要是由于国内炼油产能集中投产,致使油品供应增长超过需求所致。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炼油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约20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其合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另据国家石化振兴规划,未来新出炉的中国十大炼油基地将是: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而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速已放缓,故未来几年我国成品油市场都面临产能过剩的状态。为保障国内市场环境的供需平衡,加大出口势在必行。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也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金额快速增长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长37.7%至1434万吨,增长了391万吨。二是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比去年同期整体走高。

  中国化工网分析师高国云也认为,2010年上半年,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1047万吨,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按甲醇20%-30%进入成品油市场,仅占成品油市场的2%-3%。况且《M15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尚未正式颁布,甲醇汽油消费市场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甲醇对成品油市场空间的挤压十分有限。

  甲醇燃料汽车研发稳步推进

  全国醇醚燃料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我国从事醇醚燃料、醇醚汽车及相关产品生产、研发、应用的单位已分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甲醇用于替代汽油已达200余万吨。《车用燃料甲醇》和《车用甲醇汽油(M85)》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颁布实施。全国共有4个省份相继组织开展了甲醇燃料推广工作。

  降连葆对记者表示,甲醇汽油是在常规汽油及组份油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车用燃料甲醇和复合添加剂配置而成的清洁燃料,在动力性、清洁性、耐腐蚀性、互溶性、环保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汽油,是优质的低碳燃料。

  记者还获悉,与甲醇汽油紧密相关联的甲醇燃料汽车研发及试运行也正在逐步推进中。

  上海华普汽车于2005年底立项开展甲醇燃料轿车的研发工作,2007年10月,完成了甲醇燃料轿车工装样车的研发工作,已先后试制生产甲醇燃料汽车50多辆。到目前为止,上海华普汽车已研发出1.5升JL479QAJ和1.8升JL481QJ两种发动机,可搭配SMA7152MF和SMA7182MF两种车型,是国内唯投入巨额资金和研发力量,按照新车开发流程和规范的汽车行业标准,进行甲醇燃料汽车研发生产的汽车企业,也是最早完成产业化、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的汽车企业之一。

  奇瑞汽车也于2005年10月开始启动甲醇汽车项目,截至目前,奇瑞公司在甲醇项目上已投入近3000万的资金,开发两款发动机及“新旗云”甲醇车,逐步拓宽其它车型;将形成年产甲醇发动机5万台和年产整车3万辆的生产能力。

  业内呼吁政策扶持

  甲醇燃料汽车研发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甲醇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降连葆对记者表示,车用甲醇燃料是从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结构出发,经历工程实践、系统研发和试验检验时间最长、分布地区最广且立足于市场发展的一种车用替代燃料。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产业文件;二是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标准体系还未系统地建立起来;三是甲醇燃料供应、储存、运输和加注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尚需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逐步地走向完善与健全;四是甲醇燃料及汽车技术系新兴领域范畴,客观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以充分体现中国化的特色。

  为此,降连葆呼吁,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应在已下发的几个国家发展醇醚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尽快下发正式文件,加快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市场监管工作前移,制定涉及市场准入和规范运作的条例,并在实施中补充完善。其次,尽快将华普汽车、奇瑞汽车、一汽靖烨公司已研发的甲醇燃料汽车列入“汽车公告目录”;加快甲醇燃料加注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除在中石油、中石化和社会现有加注站进行改造外,建议允许部分有条件的甲醇和甲醇燃料生产企业建设甲醇燃料加注等基础设施。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chemnet.com/item/2010-08-25/1406693.html (中国能源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