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商业化 前景 CCS

【中国经营报】商业化前景不明 CCS中国行动难产

2010-07-31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下,CCS无疑可以有效地减少来自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神华、中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已经开始相关的技术研究。

  把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出来,然后封存起来或者继续利用?看起来,这似乎是个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煤炭使用大国,碳捕获和封存(以下简称“CCS”)技术的国际游说者看到了机会。而在即将上报国务院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洁净煤技术被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下,CCS无疑可以有效地减少来自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神华、中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已经开始相关的技术研究。

  然而,目前来看,CCS的技术远未成熟,其经济可行性仍然饱受争议。

  一切源自煤炭

  “尽管目前的争议很大,但CCS具有巨大的减排优势,是能够满足全球特定时期内减排需要的一种可行方案。”国际环保NGO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气候组织在日前发布的《CCS在中国现状、挑战和机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成为CCS技术最大的应用市场,而CCS可能成为中国占领低碳技术高地和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机遇。

  气候组织的判断源自于中国对煤炭的依赖。

  来自BP集团发布的2010年《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占全球的45.6%,消费量为25.58亿吨,占全球比重为46.9%。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排放量将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7%,其中大部分排放将来源于煤炭。

  “正是中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CCS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吴昌华指出,CCS与化石能源系统良好的匹配性,使得CCS技术在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其他减排技术发展不成熟的中国更具发展空间。

  《报告》称,CCS的优势在于,能够填补现阶段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减排潜力空窗,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为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赢得充足的时间。

  随着提高能效技术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CCS的减排贡献将逐步增加。根据IEA的研究,CCS的减排贡献在2050年将达到19%,成为减排份额最大的单个技术。

  但《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均处于研究示范阶段。中国尚无能力对CCS各个环节的技术作出选择,需在进一步研发和示范中,结合中国煤炭和电力行业发展趋势,选择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CCS技术组合。但由于中国有着丰富的煤炭使用技能和装备制造能力,国内在CCS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示范上具有一定优势。

  谁为CCS买单?

  对于CCS这一清洁煤领域的新技术,中国企业显然还没有找到门道。

  “如果CCS大规模推广,中国将是最大的应用地之一。但如果中国企业不在技术发展初期积极参与,提早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在未来的市场将非常被动。”吴昌华说。

  从政策层面来看,CCS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国家科技部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CCS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重点被列入专项行动的四个主要活动领域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也对发展 CCS技术给予很大支持;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强调重点开发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技术,并加强国际间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转让。

  然而,高度重视之下,中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CCS行动计划。

  在报告的发布会上,一位来自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的官员指出了其中的玄机。“CCS技术比较特殊,跟政治关系比较大,各国在CCS推广应用的手段上越来越政治化,因此我们对待CCS 是积极而谨慎的,因为不希望CCS技术的开发利用导致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不合理的义务。”显然,对于不承担减排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CCS背负了过多的政治意味。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将CCS纳入世界碳交易体系,显然将获得发展动力。不过,《报告》说,“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于缺乏政府具体行动计划的指导,企业只能观望。“坦白地说,没有人愿意采用CCS。因为从实质上来说,这种技术除了减缓目前环境恶化进程之外,并没有什么效益。”一位电力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让这些企业纠结的,是能耗和成本。据《报告》分析,能源动力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约为13美元/吨~51美元/吨,占CCS全流程成本的80%左右,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能耗,而为降低能耗,相应地又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商业化前景不明

  尽管从事CCS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高林对CCS的商业化前景并不乐观。“CCS的本意是避免气候变化加剧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现在来谈 CCS市场甚至商业化前景,为时过早甚至偏离CCS本意。”

  在高林看来,未来技术输出的市场很小,CCS技术主要应用于燃煤技术,但从欧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路线来看,并没有能够应用CCS的燃煤市场。而通过哥本哈根谈判也能发现,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分歧很大,未来的碳资源买卖前景更是遥远。

  对此,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合作处处长蒋兆理表示,国内推动CCS,需要聪明的、有成效的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CCS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择,我们完全支持推动CCS相关工作,但是企业要聪明的行动,按照目前技术方案施行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企业要用自己的行动探索出一条CCS可行之路,其次我们还要有成效的行动,希望全球的资金和资源来关注中国开展CCS的行动,让中国的CCS行动能够更加有效。”

  在蒋兆理看来,二氧化碳的商业化利用,如利用二氧化碳驱气驱油,或是二氧化碳捕获之后制造化肥等,均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据记者了解,中国华能集团从2008年开始,相继在北京、上海开展CCS的商业化利用示范项目;中石油也已经在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做了一些实验;而就在6月,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煤制油示范工程配套项目上开展的燃烧前捕集技术示范项目,年封存能力10万吨二氧化碳,投资总额2.1亿元,但“没有回报”。

  在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看来,尽管国内的CCS项目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它带来的环境效益却相当可观。“如果在2010年左右开征碳税,神华集团的潜藏效益将是非常巨大的,以神华集团为例,一期工程108万吨/年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开通,每产生一吨油将排放两吨二氧化碳,如果需要缴纳碳税,以20元/吨为例,仅这单项工程,神华就需要承担每年2160万元的碳税,另外加上其他的环境资源问题,神华需要向环境支付高额的补偿费用。意识到这一点,企业开展CCS项目虽然现在无法取得收益,但是对未来减排的一种提前战略部署,将有助于其发展成为这项技术的龙头企业。” 

     原文发布地址:http://stock.sohu.com/20100731/n273891873.shtml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