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油价 市场化

【华西都市报】油价将更加市场化 或10天一调

2010-09-20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位参与评估的专家告诉记者,下一步调整中,解决成品油定价机制滞后与过于透明的问题将成为机制修订的重中之重。“要更加市场化,逐步实现由市场定价”。

  一位参与评估的专家告诉记者,下一步调整中,解决成品油定价机制滞后与过于透明的问题将成为机制修订的重中之重。“要更加市场化,逐步实现由市场定价”。

  运行一年多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行细节调整。记者获悉,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该机制基本完成了新一轮的优化评估工作。最新的评估意见中,希望将22天调价周期缩短到10天,4%涨跌幅度进行修改,已经在内部得到共识。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称,从公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日起,内部就一直做监测和评估,近期是否做出调整以及如何调整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A调整疑惑

  8月以来,关于新定价机制调整的传言越来越多。之前的两个月里,三地原油价格(伦特、迪拜以及辛塔)移动变化率两度越过国家规定的“4%”调价红线。但发改委并未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做出相应调整。

  发改委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根据发改委的测算,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尚未达到4%的调整幅度。这也让市场产生更多疑惑,为了防止投机,去年开始实施的新定价机制中,并没有公开调价基数、加权数等参考值。能源专家韩晓平称,正是因为没有按照此前规定调整,市场产生了很多疑问和猜测。

  8月底,中石化的半年业绩会上,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表示,国家正在对已实施一年多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评估、分析和完善,总结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寻求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总的方向仍是市场化。之前的5月中旬,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亦表示,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太过透明,需要完善,希望政府在上调价格时按照机制走。

  B调价预期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发改委从今年年初就已经着手对成品油新定价机制进行评估,并向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有石油公司以及地方炼油企业、相关专家征求意见。

  据称,发改委对于一年多以来新定价机制运行以来的保障成品油供给、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炼油企业盈利能力等成绩予以肯定。但定价机制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在22个工作日调价间隔机制下,贸易商往往能提前预测到国内成品油价走势,从而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发生。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从今年6月1日至今一直未调价亦可看出弊端。6月1日上调油价,正值国际油价高位,之后国际油价处于跌势,但因为现行调价标准模糊,这段国际油价下跌的优惠并没有通过下调显现。

  各方提出的建议包括,希望进一步加快成品油调整频率,使得价格进一步贴近市场,降低成品油波动幅度,并以此来解决调价之际出现的大量投机行为,以及机制过于透明的争议。

  C调整方向

  在经历了半年多调研和征求意见之后,将调价期限缩短的观点基本得到了内部统一认可。最新的评估意见中,希望将22天调价周期缩短到10天,4%涨跌幅度进行修改,已经在内部得到共识。

  普遍的观点是,“4%+22天”的定价模式虽然提高了成品油定价的透明度,但同时存在滞后性、投机行为也更加突出。因为关于缩短22天调价周期,改变国际油价变化幅度成为建议的最核心内容。

  此前发改委内部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2天的调价期限过长。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保持22天不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称,更多专家给发改委提意见是第一步先改成14天,这样调整相对温和。“理论上讲越短越好,每天一调就是市场定价了,方向应该正确。但你得考虑它的可行性。”

  上述中石化专家的意见则更为直接,他强调,发改委就应该完全放开,由市场定价。“现在的情况是油都快过剩了,至少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山东地炼某企业人士称,此前发改委希望当原油价格稳定在一定区间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价格调整的决策权能够部分下放到企业,以增加企业在油价调整中的自主权。

  姚达明称,下放定价权到企业应该不太可能,因为让它们定价比较难。林伯强也认为将定价权下放到企业并不合适。记者获悉,在最新的意见中,定价权下放的建议已经被取消。 据《经济观察报》


  中投顾问:周期缩短有利于遏制囤油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和油价涨跌幅度两个要素是不可分离的,两者只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发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作用,实现对市场成品油价格的调整。


  新的评估意见中,原来22天的调价周期有望缩短到10天,那么4%的涨跌幅度也应相应降低。周修杰认为,相对应10天的调价周期,4%的涨跌幅度要降低到2%才可能相吻合。在10天的时间内达到2%的涨跌幅度,这样的调整频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了,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国际油价的波动情况,与国际油价接轨。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10天+2%的调价机制,对遏制国内油品市场的投机、囤货现象也将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瞬息万变,难以预测,2%的涨跌幅度很容易实现,这就使国内成品油随时都有调价的可能。同时,调价周期缩短到10天后,留给囤货商出售商品的时间空隙大为缩减,在成品油供应过剩的市场行情下,囤油风险无疑大增。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163.com/10/0920/06/6H0ML9R500014AED.html (华西都市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