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药材 涨价

【每日经济新闻】部分中药材再刮涨价风太子参两月涨3倍

2010-09-09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如果有人在去年底大量购进太子参,现在抛出,那么绝对会创造一个财富神话。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去年底低至20~30元/公斤的太子参,眼下的身价已经涨了近10倍!仅7月份以来,太子参价格就上涨了近180元。

  如果有人在去年底大量购进太子参,现在抛出,那么绝对会创造一个财富神话。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去年底低至20~30元/公斤的太子参,眼下的身价已经涨了近10倍!仅7月份以来,太子参价格就上涨了近180元。

   尽管近期新货已上市,但太子参价格并不见下滑,目前已经涨到约260元/公斤。一些药材商觉得风险过大,已经不敢做太子参买卖。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太子参不大可能复制今年年初三七的走势。

  太子参两月涨3倍

   今年7月初,广东省价格检测中心报出的太子参价格为82元/公斤,8月初太子参价格已经达到180元/公斤。昨日(9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广州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发现,目前太子参的价格已经涨到260元/公斤。

   一名在该市场采购药材的行家告诉记者,最近不少药材都在涨价,但太子参价格是涨得最离谱的,“这种药材的价格在以前很少超过100元,2009年底的价格甚至只有20~30元,今年年初涨至50元左右,随后逐渐创出新高。我都不敢买卖太子参了。”

   当记者在另一家药材店询问太子参价格时,该店老板直言:“现在不拿货就不用问价,反正是一天一个价。”据称,目前有多种中草药价格均在上涨,而尤以太子参为甚,有的已经高达300多元/公斤。

   记者走访了多家药材店,没有发现一家店有太子参在售。一位药商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太子参价格涨幅太大,很多药商都怕了,不敢再经营太子参。

   相反的是,今年年初疯狂上涨的三七近段时间价格趋于平稳。9月三七新品上市,价格走势比较平稳,目前60头货价格约为360元/公斤。不过,卖三七的药商并不多。据分析,由于价格仍偏高,三七市场购销不旺,销售量很少,商家大多持观望心态,不敢再轻易进货。

   据了解,今年太子参和三七价格上涨皆与其主产地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天气原因导致减产有关。

  业内称难复制“三七神话”

   太子参价格的飙涨,除了气候原因外,与各路资金在产地抢货推高价格也不无关系。广东省物价局分析,由于预期供应偏紧,药商看好后期太子参行情,在今年夏至前后(太子参产新期)纷纷到产区抢购太子参,造成7月份以来太子参价格快速上涨。

   一位行家向记者透露,因为年初有三七的赚钱效应,这引起了许多药商参与太子参抢货、囤货,甚至有炒房者将资金转移到囤积太子参这边来。

   据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8月上旬,太子参三大主产区中,安徽宣州产新已结束,总产量在600~800吨,已销售80%;福建柘荣产新进入收尾,总产量在800~1000吨,已销售50%左右;贵州施秉县产新刚开始,据产地反馈的信息总产量在1000~1200吨左右。

   太子参价格迅速飙升,很容易让人想起今年年初三七的飙涨神话。由于三七价格也主要是在减产和囤炒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攀升,有人猜测此轮太子参会不会复制 “三七神话”。

   对此,业内行家分析,相对三七,太子参囤货成本非常高,尤其在虫气、霉气、潮气都很重的广东,更是不易。“都不敢炒”,上述行家告诉记者。据称,太子参原本是很便宜的东西,功效也比较普通,属于常用中药材,所以感觉目前的价格实在太高。“要是我是药店、是医生,这么贵,我开药都不用它而用别的了。”一位中药采购商如此感叹。

   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也认为,太子参不可能复制三七价格走势。该中心分析,在太子参的历史价格走势上只有两次超过100元/公斤,最高120元/公斤。此外,三七生产周期长达3年,容易储存,而太子参每年1产,明年夏至前后又可产新,且受潮易霉变,不易保存,难以长期囤货。

  中药连涨或致中成药涨价

   三七、太子参价格接连飙升,在“甲流”流行期乘势大涨的金银花目前售价仍然居高。金银花价格低位时不到100元/公斤,而记者昨天在清平中药市场了解到,目前金银花的售价大约为500多元/公斤。

   据统计,目前全国金银花需求在2万吨左右,而实际产量只有7000吨。今年三七减产高价几成定局,其他一些中药材如金银花、银杏、草果、红花、砂仁等可能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而减产。虽然在中药材价上涨潮中,有药企囤货意外发大财,但对多数药企来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企业成本增加,直接压缩了经营中成药的药企的利润空间。

   目前绝大部分中成药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政府定价,企业无法自行确定最高零售价。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分析,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药品生产企业的成本上涨,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坏处就是毛利率下降,从而导致药企利润降低。当然,这可能会带动药品价格——也就是中成药价格的上涨。

   不过,郭凡礼认为,短期来看中成药价格全面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大型药品生产企业都有自建的药材生产基地,也都有2~3年的库存,因此成本压力不是很大;对于库存只有3~6个月的一般企业来说,中药材价格上涨对其是个不小的打击。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909/02568627289.shtml (每日经济新闻 )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