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有色金属

【中国经济时报】有色企业污染处罚力度明显不足

2010-11-04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有色企业环保明星为何变身污染大户?污染“惯犯”又何以频现?

  进入10月,国内第三大锌生产商中金岭南(000060)发生上市以来第二次污染事件。此前,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601899)因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受到举国关注。而今年以来,锡业股份(000960)与驰宏锌锗(600497)的上市再融资环保核查皆未过关。有色企业环保明星为何变身污染大户?污染“惯犯”又何以频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

  中国经济时报:有色企业为何屡成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侯宇轩:有色企业频频出现污染事件与两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当前整个社会的环境现状过于松弛,监测体系的建立处于滞后状态,大部分社会力量的环境意识过于薄弱,对环境事故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引起社会共鸣,达到威慑力度。其次,有色行业现状堪忧,种类繁多,在“三废”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行业的落后产能也尤为突出,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有限,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行业准则不规范,从而不断爆发环境事故。

  中国经济时报:在紫金矿业、中金岭南污染事件发生以后,其股价在一段时期不跌反涨。污染事故为何成了股价的催化剂?

  侯宇轩:首先,这种现象与公众和投资者的环境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公众以及投资者对环境的漠视,即便上市公司出现环境问题,也丝毫不能撼动投资者与消费者的热情,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依然较充裕,长此以往,形成了反向炒作,导致部分股价不仅不跌,反而出现上涨的尴尬情况。

  其次,监管部门在环境问题上的不作为,导致各个环节没有做到有效把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市公司的“气焰”,形成一种恶性的环境氛围。因此,这种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紫金矿业因环境违法一案被罚款约956万元。与其利润相比,该数额被一些人称为“打屁股”式处罚。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对有色企业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侯宇轩:不仅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不够,非上市公司同样存在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目前,整个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足以引起公司资金流局促或是断裂,资金上的处罚无关痛痒。在社会责任方面,污染事故也并没有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过多不利因素,整个社会关注度不高。加大处罚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

  中国经济时报:在应对有色企业(上市公司)环境污染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侯宇轩:综合多起污染事故,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信息披露及时,事件进展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公众见面,不存在瞒报或推迟披露的情况;二是证监会、环保部门以及众多部门能够迅速介入调查,控制事态,尽量减少投资者的财产损失,降低对公众的威胁程度;三是当事公司能够迅速发动现有资源进行弥补。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不断发生的有色企业(上市公司)污染事件,您认为该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理?

  侯宇轩:按照计划,2010年有色金属工业节能总量为1600万吨标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0%左右;全国冶炼的主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减排45.45万吨。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尚有落后的小型预焙槽电解铝生产能力约65万吨、粗铜生产能力约50万吨、粗铅冶炼能力约100万吨、锌冶炼能力约90万吨的生产工艺装备,它们都需要更新、淘汰。

  在治理和预防有色企业污染方面,我建议从以下几点推进:一是严格控制总量,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提高装备工艺以及先进技术的运用,尽快引导行业内兼并重组与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大环保板块的投资利用,对“三废”进行严格检测与处理;三是加大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从上中下游三个阶段步步紧扣,实现绿色环保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jrj.com.cn/2010/11/0400378480814.shtml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