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油荒

【国企杂志】油荒留给管理者的深层思考

2010-12-07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拉闸限电,打开了“柴油荒”的潘多拉之盒。尽管这次油荒在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之下渐渐缓解,但是作为我国能源管理中最为脆弱的一环,它应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

  拉闸限电,打开了“柴油荒”的潘多拉之盒。尽管这次油荒在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之下渐渐缓解,但是作为我国能源管理中最为脆弱的一环,它应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

  文|本刊记者 张娥

  骤变,似乎发生在一瞬之间。10月初,加油站经理还要去跑客户,上门服务,但时隔不到一月,却为油源问题焦头烂额。

  在重庆、浙江、江苏、湖南、福建、甘肃等地,不少加油站前排起了等待加柴油的长龙,使得道路前所未有的拥堵。等候加油的车辆往往需要等候2~3小时,而让等候司机感到窝火的是,即便轮到自己,也没法加足油。在南京、宁波、杭州等地,绝大多数加油站实行限量加油,一次只能加100到300元。

  随着浙江嘉兴、江苏等周边地区的水上加油站开始限购,京杭大运河杭州余杭段上的船只供油也全面吃紧。

  但和11月起社会上开始出现的一些怪相相比,上述情形又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柴油短缺,成都地区报出的柴油“黑市价”竟高达每吨12000元,较国家规定的限价高出近5000元;偷油的“油耗子”神出鬼没四处窜,很多司机不得不赶紧行动,在自己车的油箱盖外加了“防盗网”。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柴油荒竟然波及殡仪业等特殊行业。殡仪馆火化遗体的火化炉,都是依靠喷射柴油助燃。11月14日,重庆渝北区龙兴殡仪馆求助:由于柴油告急,该殡仪馆的3台柴油火化炉全面停摆,已有近10具遗体无法火化……

  祸起“限电”

  这样严重的柴油荒,引起了举国关注。人们诧异地发现,柴油告急,导火索竟然是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通知:“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为在今年底,也就是“十一五”的最后期限前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不少地方出台拉闸限电政策。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等省区开始对部分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

  业内人士称,南方中小企业大都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由于订单早就签订了,没有电也要生产,就只能靠柴油自发电,虽然成本高,但还是有利可图的。由于拉闸限电,一些企业为了不耽误生产纷纷购买柴油机自行发电。浙江地区的柴油机甚至脱销,这是柴油生产企业没有考虑到的。

  由于涉及限电省份较多,企业数量大,拉闸限电能够带来多大柴油消费的增量,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据。中国石油(11.59,-0.19,-1.61%)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正对此进行调研。该研究所人士称,此次“油荒”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拉闸限电造成的。

  “自备柴油发电,是造成柴油需求非正常性突增的最关键原因。因为拉闸限电,一些地方用柴油发电,导致需求量很大。因为发电地区多用柴油,其他地方只能少用柴油,时间一长,油荒就会蔓延开去,全国都出现了油荒。”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限电限产影响的不仅仅是需求。据悉,占据我国成品油市场相当份额的山东地方炼油厂受拉闸限电影响,部分企业加工负荷有所降低,也减少了油品供应量。

  用油猛增

  不过,拉闸限电可以说是“压倒柴油供需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却不能说是全部祸根。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表示,限电只是导致“柴油荒”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成品油中,柴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品。这是因为,柴油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较高,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建筑业、工业、商业等行业,季节性特点明显,受行业发展影响波动较大。

  从供方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倒挂日趋严重,一些地方炼油企业、社会炼油厂由于严重亏损,已大幅减产甚至停止生产,导致柴油总体资源投放减少。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炼厂设备8月和9月需要检修,带来供应减少。

  而从需方来看,每年的第四季度正处于柴油消费旺季,各项工程进入黄金施工期,枯水期电厂发电用油大幅增加,物流和民用消费量逐月上升。需求处于上升阶段,这使得柴油供应增速未能跟上需求增速,加快了柴油紧缺的出现。

  化工产品在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化工品的价格也在相对上调,以至于有些生产企业对于柴油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造成了产量的下降。

  中国石化(8.21,-0.07,-0.85%)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认为,多个因素叠加起来,导致需求量的变化,最终反映在了相关能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量少、需求大,缺口由此更加明显。供需矛盾一触即发。

  囤油推价?

  多年来,“油荒”始终如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魂,不时在国内作祟。每每发作之际,加油站排队、机器停转、车辆停驶、市场恐慌等诸多乱相便接踵而至。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另一个地下成品油黑市却往往在这一刻火爆异常,囤油、倒油、掺油等种种怪相也随之百出。在此过程中,一批投机客大发其财,隐身幕后的寻租者更大受其益。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柴油产量增长12.4%,增速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专家认为,这已是较高的产量增速。由于柴油比汽油更容易储存,几乎每一次临近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打开前,都会有人囤积柴油以获利。

  在需求未发生持续、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因囤积而导致柴油荒的可能性较大,囤积因素也是造成柴油荒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石化方面认为,社会上出现囤油投机,成品油隐性消费显性化,甚至出现部分客户在加油站轮回排队加油、倒卖油箱内油品并获取差价的现象,这都是“柴油荒”加剧的原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尽管10月26日国家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上调的预期并未释放,社会囤油待涨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认为,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相对滞后,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价格走势,而市场却能根据定价机制提前预知并囤积居奇,并进行成品油投机,这才是油荒发生的根源。

  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是全部理由。林伯强认为:“如果是投机导致此次柴油荒的话,那么汽油、柴油同时都可能会出现短缺。为什么这次仅发生了柴油荒,汽油并未发生油荒呢?说明投机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表示,我国是柴油消费大国,在生产工艺上,国内炼厂柴油和汽油作为伴生品其比例在2∶1左右。也就是说,炼的柴油差不多是汽油的两倍。而此前炼油厂生产多少柴油、多少汽油都是有计划的。

  在当前油荒的背景下,市场对柴油的需求过大,炼油厂的调节能力不仅有限,而且滞后。炼油厂要想通过调整“汽柴比”来增加柴油的供应,其实并非易事。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表示,柴油增加产量,汽油可能会过剩,汽柴比会很不平衡,企业必须被迫出口汽油来调节汽柴比。

  经历此次油荒后,现在市场上又发出了完善定价机制、遏制市场出现囤油现象的呼声。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认为,这轮“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管理体制的缺陷。由于市场主体单一,石油资源在市场上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而石油公司以计划经济模式维持市场运行,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配送销售都按照计划在系统内运营,生产与市场脱节,而计划往往跟不上市场变化,结果造成国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产生了调价预期。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滞后进行调整时,反而容易对市场产生逆向调节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认为。

  实际上,正是这种“逆向调节作用”导致了柴油荒突然爆发的“怪相”。所以造成此次油荒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有使之更加适应石油市场变化,才能减缓价格对市场的冲击。

  企业之策

  这场突然发作的油荒,让两大石油集团坐不住了。

  中国石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针对愈演愈烈的“柴油荒”,中国石化宣布了旗下主要炼厂的增产计划。如燕山石化每月将增加5万吨柴油能力,镇海炼化每月增加1万吨柴油供应,茂名石化全月增产6万吨柴油,广东石化将每月增产3万吨柴油。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中国石化所有炼油装置都在满负荷运行,11月炼油装置负荷率为100.6%。此外,中国石化还控制下游化工装置负荷,顶出乙烯原料柴油组分,增加柴油生产。”

  为鼓励增产柴油,中石化对超计划生产的柴油在集团内部进行奖励,控制煤油生产不超计划,以保证生产不低于4万吨的低凝点柴油。

  中石化还表示要深入挖潜,努力增加柴油供应。比如在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将成品和半成品库存尽力控制在历史低位,到10月中旬已通过挖库增加柴油配置10万吨。对重点地区的炼厂不安排装置检修,推迟高桥、广州等重点地区炼厂检修安排,以全力做好市场资源保障。

  面对当前的形势,中石油也火速行动起来。

  原定于11月检修的兰州石化将检修时间推迟到年底,增加加工量10万吨。广西石化继续挖潜,加工量增加10万吨。新投产的庆阳石化把加工量从每月20万吨提高到25万吨。

  中石油原油日加工量11月初达到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近一段将继续维持这一水准;11月日均生产柴油达到16.8万吨,较10月增加30万吨供应量。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世祥表示,两大公司近期向市场新增100万吨的柴油供给。他预计,1个月后,中石化的柴油库存应该能达到正常水平,12月底柴油紧张的局面就会结束。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石化的预计过于乐观,年底企业用电、煤炭运输用柴油需求还将增长,油荒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政府之手

  这场柴油荒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能源方面特别提出了三点要求:确保敞开供应柴油;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地区柴油偏紧的形势,会议特别要求两大巨头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国税总局11月公开的一份《关于对成品油生产企业生产自用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同样给人产生对“紧急救火”的联想。根据《通知》,2009年1月1日起,对成品油生产企业在生产成品油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及原料消耗掉的自产成品油免征消费税。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消息称,9-11月两大石油集团已开始从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库内紧急抽调资源供应市场。但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对此表示,这是国家战略储备库正常的库存油轮换。

  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认为,解决“油荒”困局,已不能仅仅是应急性的提高两大主营公司的产量,政府更应该从塑造更合理的市场环境以及修正现行调价机入手,以接近问题的核心层面。

  钟健分析,首先政府应建立“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预警体系”,根据供需变化中出现的异常状况相应启动有关办法,如在今年7、8、9月库存已下降至合理水平以下时,政府除要求加大炼量、减缓检修以外,还应及时启动诸如为地炼提高原油配额、或鼓励地炼进口原油的措施,以及阶段性降低进口门槛的“成品油应急进口办法”。其次,可以缩短现有调价机制中调价最小间隔期,及时释放市场中的调价预期,减弱经营者“赌涨价”的动机,使过度预期下产生的“过度投机”行为降下温来。

  的确,诸多石油产品研究机构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成品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为解决我国油品市场出现的供应紧张问题,除了油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大生产力度、增加供应外,相关部门也应当考虑完善资源供应途径,建立更多的资源来源渠道,而不能仅仅依靠国内有限的几家石油企业。

  通盘考虑

  在发达国家,通常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柴油供需矛盾,一旦国内供应不足,会加大从国外进口的力度。而在我国,由于成品油市场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因此以进口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这条路就不大好走。

  钟健说:“问题在于,当前的汽柴油进口采用的是许可证制度。对两大集团而言,由于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炼厂提供资源,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积极进口;而对非国有进口商来说,从事成品油进口却有一系列的门槛:如商务部的配额限制(其中,主要是燃料油配额而几乎无汽柴油)、需要与石油央企所属的进口代理商签约、需要进口商具备规模不小的经营能力等。”

  钟健认为,如果能用进口增加国内资源,从到货周期上看,不过是1~2周的事,国内资源偏紧的局面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便能缓解。

  “当前的进口时机非常有利。以近日新加坡柴油离岸价计,进口完税不过7200元/吨,比国内规定零售平均价7450元/吨低250余元/吨;比当前实际批发价8100元/吨更是低了900元/吨。”钟健进一步表示。

  多次“油荒”已表明,由于对非国有进口商的限制,不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调剂国内“油荒”。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今后仍然有可能形成阶段性的供需失衡,那么,及时利用国外资源平衡国内市场将是很有必要的。为此,钟健建议道:“政府是到了应该修改原有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度的时刻了。”

  钟健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出现油荒的非常时期时,或降低进口原油的门槛,鼓励地炼积极进口原油,或提高地炼原油配置资源,让地炼因没有原料而闲置的产能运转起来,为嗷嗷待哺的油品市场及时做出页献。”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1207/14519068435.shtml (国企杂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