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物流业

物流滞后成我国产业升级短板

2009-06-17 中国零售物流投资网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能源、水等资源价格的上升,低成本竞争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原因,并非劳动力成本,而是在新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成本。正如此前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的,供应链成本成为中国目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最大的劣势。中国的产业成本优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基本消失。

    全球产业回流和近邻效应加大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压力。由于过去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业生产等生产领域,忽视了流通领域,使得我国的物流服务业无法满足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流通领域的服务滞后成为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一大短板。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慢、起点低,存在着较大差距。

  首先,我国缺少优良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导致物流成本巨大。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急迫问题。

  其次,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目前我国专业化的配送中心不多,且条块分割,在物流量大的地方,拥挤、阻塞现象不断,既导致了运输费用、存储费用和商品破损率的增加,又延迟了交货时间。保管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如质量的维护、货物的堆放、库存的控制,以及仓库的设置等。

  再次,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实现网上作业,他们的信息流主要是建立在书面基础上,因而信息滞后、失实。

  最后,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

  据相关报告披露,中国物流业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以上,且自2001年起,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就其他发达国家一般低于10%的比重来说,这个比例相对较高。庞大的支出数字,意味着中国物流业的营运普遍缺乏效率。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大部分发达国家更依赖于制造业,但运输瓶颈、监管限制及营运问题等障碍,给物流经营商造成了较高的成本。 

  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物流业产业振兴计划,但由于国内各个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且经营活动受限于所在区域,因此,中国的运输和物流业务非常分散。据统计,2006年,中国前20大运输物流公司的总收入约为2600亿元,不足同年物流总成本的7%。这使得我国要改善供应链环境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产业的回流和近邻效应,将会是近两年的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许多跨国企业因为发达国家在物流方面的优势,选择了回流,而由于中国的运输成本不断地上升并保持在高位,那些有运输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更能够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目的地。如果无法在供应链管理上得到根本改善,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优势将彻底消失,那最终将失去我国产业升级的机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